获奖作文的奥秘兴趣观察读书r
r
听到女儿习作获奖的消息,作为父亲,我内心充满了喜悦,更对指导教师由衷地感激。r
r
我在学生时代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偶尔在报刊上发表豆腐块大的文章。雪萍从小就与我有共同爱好。从一年级起看图说话、遣词造句较为通顺。我发现她爱好作文,便尽量设法让她发展特长。r
r
记得二年级时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后,老师带她们参观了这里的影剧院,要求写一篇习作。那时她只知道按地点的转换来写(方位顺序),但不懂得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于是在那篇作文中,她对看到的每处景物都平均用力。后来老师在班上对此文进行了评讲,雪萍知道了写文章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r
r
还有一次,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后,老师要求写一篇写景状物的作文。雪萍不知写什么,才能表达家乡的美丽和对家乡的热爱。我通过具体事例让她感受到家乡可写的景物确实很多。第二天,一篇在我“辅导”下的作文交给了老师,受到了好评。女儿不知有多么高兴!r
r
通过几次家庭指导,我感受到影响孩子作文能力提高的因素较多,其中两点尤为重要:一是要从小增减其浓厚的作文兴趣,二是要让孩子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当然,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辅导。r
r
随着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雪萍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为了满足作文的需要,近几年来,我给她订了好几中具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读物,如《百家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等。这些刊物她爱不释手,因为她从中吸取了不少精华,受益匪浅。r
r
当然,这次《爷爷手儿巧》一文获奖主要是因为有教师的耐心指导,特别是在构思、立意、选材、表达形式上,都得到了林老师的悉心指导。r
r
“巧”在哪里r
r
林国华(指导教师)r
r
黎雪萍同学的《爷爷手儿巧》一文获奖后,同学们都好奇地问,这篇作文有什么特点。我说,这篇作文有“三巧”:选材巧、描写巧、结构巧。r
r
这篇作文首先在构思上突出了选材“巧”,写自己熟悉的人,而且抓住了农村老人的特点,长满老茧的手,能做出精细的活。其次是描写上的“巧”,着重描写爷爷干活时的动作。通过一连串的具体动作的描写,流露出对爷爷的敬佩之情。再则是结构上的“巧”,即整篇文章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布局严谨。r
r
此外,雪萍的阅读兴趣较浓,课外书籍给她的作文补充了不少营养。每次作文她都能把积累的词语加以灵活运用,用合理的想像来丰富内容。这也是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