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质条件同步改善。坚持下好城乡“一盘棋”,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步加强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布局优化调整工程。在农村办好中心学校、定点学校,以中心辐射镇区;在城区顺应城市化进程,老城区旧学校改造和新城区学校建设同步进行,不
第2页共6页
f断放大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先后实施两轮《校安工程三年建设规划》,校安工程建设进度在省、市相对靠前,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已全部拆除或停止使用。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更为突出。教育信息装备工程。对照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要求和教育装备I类标准,我县已安排9000多万元专门用于教育信息装备提升工程,分三年拨付到位,确保在xx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前达到省教育技术装备1类标准要求。运动场地塑胶化工程。累计投入5200万元,建设农村中小学塑胶化运动场地30多片,全县城区所有学校、乡镇所有中心学校均实现了运动场地塑胶化。
三是扶弱促平、结对共进,城乡学校内涵建设齐头并进。第一,调节资源配置,实行师资扶持政策。坚持“两优先一倾斜”政策,对农村教师优先补充、优先培训,并在职称评审和评先评优中适度倾斜。第二,同步发展内涵,强化特色文化建设。指导城乡学校同步加强内涵建设,在抓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积聚优势、放大亮点、提升品位,着力打造学校特色和文化,促进城乡各学校发展软实力的同步提升。第三,组织结对共进,推进组团集群发展。通过组织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共建、相邻学校组团办学等,促进校际之间资源共享、互学共进。四是以师为本,人才强教,城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共同提高。其一,合理配置城乡师资。既针对城乡学校实际情况每年及时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又通过组织“带教送教支教”“师徒结
第3页共6页
f对”等形式,促进校内校外之间教师学习交流,互促共进。其二,扎实开展师能培训。设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师、校长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通过举办学历班、普及班、提高班、青年教师成长学校等,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其三,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建立骨干教师跟踪培养机制,通过激励教师自我发展,办好名师班、专家班、名师工作室等形式,切实提升名师培养的实效性。其四,依法保障教师权益。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指导各学校实行以岗定酬、绩效计酬,适度拉开绩效分配差距,向一线、农村和骨干教师倾斜。城乡各学校教师社会保险政策落实到位,乡镇教师岗位补贴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