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不成功,主要是由于
A.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
B.改革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D.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8.“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
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
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二、非选择题18分
9.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
经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的对比。
2
f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1953~1964年是赫鲁晓夫,1964~1982年是勃列日涅夫。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文学报》评论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6分
2结合所学史实,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6分
3
f3材料三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6分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一1.选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改革的先驱者……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可知指的是赫鲁晓夫,故B项正确。2.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一些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调节措施,故选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斯大林模式下,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不存在巩固公有制主导地位的问题。3.选C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①④明显错误,赫鲁晓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而只是修修补补,其改革也没有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而是在改革中仍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故正确选项为C项。4.选B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维持了超级大国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