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无衣》)。4、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在28篇今文《尚书》中,包括虞、夏、商、周之书。《尚书》以记言为主,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其中,《汤誓》是商汤伐桀时的一篇誓词;《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一篇训辞;《盘庚》三篇是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讲话。
f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6、先秦历史散文中《逸周书》、《穆天子传》、《宴子春秋》等文学性也较强。7、诸子百家出现于战国时代,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纵横家的《战国策》,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9、战国中期的《庄子》文学成就最高,后期的《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方面高度成熟。10、《老子》一书也是语录体,共八十一章,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提出,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智”的文艺见解。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14、战国后期的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赋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赋名篇的作品,被后来汉赋所继承,成为赋体文学的基本形式。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