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地理(理科)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综合题。考试时间90分钟。2请把第I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第II卷或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自然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造成同纬度A、B两地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
B太阳辐射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
2.图中四个区域与其地理特征的连线,错误的是
A.①大漠黄沙驼铃响
B.②高寒缺氧植被稀
C.③四季有花常见雨
D.④青稞美酒锅庄舞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
216个生态功能区。据此回答3~4题。
3.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w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4.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区域发展往往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地关系也发
生相应变化。回答5~6题。
5.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的阶段是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6.关于以上该阶段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D区域内城镇数目很少
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域曾植
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
f图示景观。据此回答7~8题。
7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乱砍滥伐
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一致性
D多样性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2004年3月,
北京市20万名中小学生向全国“两会”捐献1吨再生纸,这些再生纸被制成便笺供大会使
用。据此完成第11~12题。
9.学生的这种行为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A.减少了“两会”经费支出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