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才需要勇气和胆略
2012年08月06日1348来源:青岛人才网20120806作者: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102
时下,人才之匮乏从各大网站上的密密麻麻的豆腐块足可窥一斑,细心观察,我们可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不少企业诚聘职位一挂就是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原因很简单:招不到合适的人。什么是合适?换句话说,招聘条件是什么?招聘条件很好写,更可笑的是,有些企业招聘条件是一模一样,一字未改,是巧合抑或是出自一人之手?天下文章一大抄,连用人的条件也抄起来了,人家做半导体的,招工程师要求物理学专业,你做家俱的,就改改吧,不要照抄也写成物理专业,我不是在危言耸听,而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事,不信,你大可登上国内几个知名招聘网站上去浏览一番,定有收获。请人才的周期长,本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不良做法亦有可圈可点之处,我招的人一定要十全十美,只要一眼瞧见,感觉“顺眼”即是信任。其实,信任本身有时就是一种滑稽的好感,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按照最时髦的话来讲,那就是德才兼备,是啊,谁不想这样啊,但有个伟人也说过,金无赤金,人无完人,非得要等到天塌下来才行,人才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顺自然,笔者认为,在请人才时要遵从以下原则:一。学会舍得,成就伟业大清中兴之砥柱曾氏对人才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精辟地指明了德与才的关系,在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时,作为企业主要有所“舍得”,顾名思义,只有学会舍才能有得,写至此,笔者不由记起曾读过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齐桓公,宁戚是卫国人,原在刘国车下放牛之时,一边扣着牛角,一边放声歌唱,悠然自乐。刘桓公看后,大觉惊异,就准备把他任以为官,但大臣们都说:“卫国离齐不远,可派人去调查,如果真有才能,用以为官也为时不晚。”齐桓公说:“前去调查后,必定会人说出他的一些小毛病来,如果以此就抛弃他,这就是当今其所以失掉天下之士的原因所在。”于是便在当晚,举着火把,把宁戚任为上卿,后又被齐桓公任为国相。古人尚能如此,何况后子。从新闻媒体报道来观,当今也不断上演类似埸面,“牛人”唐俊加盟新华都被炒得沸沸扬扬,新华都的老板亦有齐桓公风格,聘人要用智,智生识,识生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二。诚心为上,终成佳话我们知道,人才都有着a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作为请才的一方不仅要有耐心,还有有着一颗虔诚之心。一流人才是指那些不仅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