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案例正文:
绿城集团财务风险案例1
摘要:本案例选择了目前国家重点调控的房地产业中被媒体多次报道可能存在严重财务危机的绿城集团为分析对象,从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两方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归纳、总结,在运用Zeta模型和自由现金流量法对其财务风险总体分析后,从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现金流四个方面对财务风险分解分析,得出绿城20102011上半年尚未出现较高的财务风险,但后期需要密切关注高负债、高投资可能引发现金流短缺风险的结论。本案例对企业提高风险意识,运用定量分析法测算财务风险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绿城集团;财务风险;定量分析;宏观调控
0引言
从1996年7月,中央做出将住宅建设培育成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决策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国际经验数据显示,当一国人均GDP水平达到600800美元时,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且人均GDP在达到60008000美元之前,房地产业的发展始终保持较旺盛势头。然而,与国外房地产业相比,我们房地产业呈现出竞争力不强、市场混乱,依靠高价格维持高利润等现象严重。为了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使住房价格回到理性范围内,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以整顿房地产业的发展,如2011年1月26日出台的“国八条”。受调控政策影响,许多房地产企业销售状况极不乐观,不同程度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其中绿城集团已经被媒体多次报道存在“破产危机”。在严峻的宏观调控环境下,2011年对于这家企业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从9月12日“海航出价30亿收购绿城集团”,到9月22日“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调查与绿城有关信托”,到9月28日有关绿城或退市的报道,再到11月1日深夜,网络上称绿城申请破产,绿城陷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传言中。而对于这些传言,绿城房产董事长宋卫平连夜撰文澄清,并于11月2日通过其官方网站表示,传闻子虚乌有,绿城一切尚好。对于绿城是否存在破产风险,网络上两种不同的“声音”先后出现,谁对谁错着实引人思考,本案例将采用定量分析法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
1本案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李海东、汪斌撰写,版权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所有。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与传播。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f析。
1公司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