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清代龙袍
作者:乔紫薇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02期
【摘要】对清代龙袍的形成、样式、制作及多民族服饰借鉴的论述,直观地表现清代龙袍形制丰富,制作工艺复杂,集历代织绣工艺之大成。
【关键词】清代;龙袍;袍服;龙纹
“龙”纹在中国古代有着特殊地位,是帝皇身份的象征,其主要原因是“龙”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龙袍的历史探源,可从袍服上的龙纹运用开始。自唐代龙纹才运用在袍服上,《唐书代宗记》中记载“八年十一月……迅鞠志诚,在幽州,被皆龙凤,乃流之岭外。”元代龙纹袍服则为御用之物。明代的常服、燕弁服中常有团龙纹作为装饰。自唐至明龙袍定义相对宽泛,一般龙袍指有龙纹的袍服,并不指具体形制的袍服;清代龙袍的纹样、色彩、使用范围才被严格规范的写入《大清会典》。
一、清代龙袍的形成
清代早期的史料中,《满文老档》、《清初内国史院档案》、《大清会典》等文献中,“龙袍”仅部分文献有零星记载,其中有“龙”纹装饰较多,但不涉及龙袍形式的描叙。此时的吉服袍与常服袍区别不大,在款式、纹样上也没有形成定制。史料记载“龙袍”称谓出现在顺治年间,被称为“吉服”是在乾隆年间《大清会典》冠服卷中。清代共有五部《大清会典》,分别颁发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年间,乾隆年间《大清会典》制定冠服制度系统化、规律化、成熟化。乾隆皇帝对清代服饰高度概括:“即取其文,不必取其式”。一是吸收历代传统服的纹饰,二是保留满洲服饰的基本形式,清代冠服主要发展因素是这两者的相互融合。与《大清会典》同样重要的典籍《皇朝礼器图式》,此书用图文并茂地形式描绘冠服的各种样式。
《皇朝礼器图式》规定穿龙袍的男性包括皇帝、皇太子,皇太子龙袍是杏黄色,其它与皇帝龙袍相同,皇子以下称蟒袍;女性包括皇太后、皇后、贵妃、妃、嫔、太子妃。后嘉庆、光绪年间对服饰制度有些修改,但都没有改变龙袍的款式、颜色、纹样布局。
二、龙袍的样式
清代龙袍是吉服中最为复杂,装饰最为华丽,做工最为考究的一种,其结构和纹样设计遵循一定规范。
1龙袍的结构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清代龙袍由五部分组成,即衣身、领圈和大襟(弯子)、接袖(综袖、赫德赫)、马蹄袖、纽扣,此外龙袍一般都要挂里,秋冬穿着有时还要另加领子。然男、女龙袍主要区别是女龙袍袖中装饰一段花袖,而男龙袍只有综袖。综袖一般是石青色,但也有综袖与衣身颜色相同。龙袍平面剪裁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