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来表达也无人理解(2分)。(本题4分,包括两个答题要点“谪居僻远之地”和“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每个要点2分。)三.(1)近体诗(格律诗、五律)、赊、花、斜、家(3分)春天(1分)开阔幽静(1分)悠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1分)(2)“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2分)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2分)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2分)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
6
f燕的轻盈。(2分)“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2分)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2分)四(1)傍晚西风(2分)(2)拟人表现手法。(1分)前一首的“绿
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2分)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2分)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1分)(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指出想像1分,解说想像画面2分)六(1)运用比喻,把清溪比作“明镜”,把
7
f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写出行人和群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清溪的清澈。[4分。其中,比喻手法简析,1分;表现清澈,3分。](2)本诗先用第二、三联,对清溪的江水进行描写,突出了一个“清”字。然后,在第四联中,又用傍晚时的猿啼声,突出了环境的静寂,从而营造了一个静寂凄清的环境气氛,这样的环境气氛,正反映“游子”那悲凉孤独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4分。突出环境之“清”,1分;突出环境之“静寂”,1分;营造一个“静寂凄清”的环境气氛,1分;反映游子“悲凉孤独的心情”,1分。]
8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