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46.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47.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48.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一天或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49.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50.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f(六)宗庙与祭祀5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52.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53.顿首,古代的一种见面礼,行礼时点点头以示问候。()54.稽首,古代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常用此大礼。55.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56.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为表虔诚,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荤,不喝酒,不吃肉。57.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58.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华山主持。()59.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60.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七)礼仪与风俗61.垂髫:借指三岁到九岁的儿童。总角: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62.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岁的女子称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63.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64.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录。()65.“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的召见、宠幸。()66.赐姓:古代天子给有功之臣赐予天子的姓氏以示褒宠。()67.冠族是指当地最有钱、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68.象笏:用大象的脚趾甲做的笏。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可以做备忘记事。()69.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别,名供晚辈呼唤,字供长辈或平辈呼唤。()70.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
(八)人名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