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提高,为唐代著名的邢窑、定窑白瓷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南青北白”制瓷格局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唐代白瓷中的精品以白瓷龙柄双莲瓶和龙柄鸡首壶1为代表。除了瓶、壶、碗、碟等日常使用的器皿,白瓷广泛使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唐代个制陶中心地区,经长期发展,形成明显的地区特征和固定的窑名,如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以刑窑为代表的白瓷。彩瓷是唐代出现的新品种,它为后来的彩釉和彩绘开辟了新天地。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14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6。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
f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7。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8。
15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这时全国制瓷业一景德镇为中心,最盛时有官窑50,民窑900,“工匠来四方,器成走天下”,“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是对当时盛况的写
f照。明代,瓷器造型极为丰富,以青花瓷为主。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前期敦厚凝重,中期轻巧俊秀,以碗、盘、瓶、高足把杯、僧帽壶为主。明代后期,青花文具、宗教用瓷中的花觚、烛台、香炉大量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