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一味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怎么传授,学生就怎么接受,不仅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了口头上。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新课程改革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并运用到教学中来,而课改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本地区已经开展有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教师们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总觉得无章可循。现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来谈谈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1”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的碰撞中对接、融合,达到共识、共赏、共进。而完成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过于重视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忽视了学习目标本身,造成了课堂上:或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信马由缰,放任自流;或一枝独秀,万马齐喑;或表面热闹,成效甚微;或漫无目标,无所适从。2例如: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那是蒲松龄的《狼》,教学过程如下:
从图中,大家不难看出,整堂课都是学生在动,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而老师只是看客。但怎么听怎么有一种事先安排好的感觉,学生就像那皮影人一样。课堂上讨论声纷纷,看似很热闹,可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却连课文中的字音还读不准,语句的节奏还没有掌握。试想,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有何收获,只能是架空的一堂课。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尽善尽美的原因所有教育战线的工作者都应该明确,合作学习首先是一种理念,这个理念应该是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指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应体现在学生和教师间的合作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活动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分析起来有这几种可能: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它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常常把它拿来作秀;2、教师没有认清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和所应发挥的作用,认为讨论在学生中进行是学生的事,所以常常袖手旁观;3、教师对讨论的内容没有充分的把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