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足,校园宣传活动不多。
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校的文化教育内容相对枯燥,空洞无聊,甚至过于政治化。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把传统文化列入必修教学计划之中,加之当下部分用人单位的实用主义的择人标准,使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流于表面。此外,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抓住这一契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宣传。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为此,我们必须借助英语这一语言载体,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
二、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思路
1将比较法引入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了解英语知识与文化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自坚守自己的主场文化。教学中,在语音、语调、语法、语义、词汇、句子构成、翻译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讲解,可以极大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他们深入探究,从而以英语为踏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词汇讲解中,将一些有代表性的词汇进行拓展,比较讲解。比如英语中的tea(茶)的英语发音,是以厦门方言延伸而来的,关于茶的知识、历史及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等等都可以一一涉及在跨文化交际中,茶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这些都是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翻译教学中,引用中国古典诗词的中英文翻译或是西方著名的诗和散文等等进行讲解,甚至可以将电影作品中的视听材料引入,在中西方文字的对照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师表》为中外所熟知,而由演员王洛勇演绎的英文版本也极具穿透力。教学中,除了讲解中英翻译和文化差异,再加入这种视听效果,更具有渲染力。这些知识的讲解都会促使学生去探究知识背后更深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了解并加强文化自信。
2丰富学生“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于网络与新媒体,促使学生把课下“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超星学习软件,微信等把短而精的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推荐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文化实践这一有效途径,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在中英两种语言学习中去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4
f龙源期刊网h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