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等。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西行”等,译时加介词“向”;“外调”“上访”等,译时加“到”,而“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外”、“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中的“内”与“外”译时均得加上介词“对”。
规律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应译为“在朝廷上”,“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中“郊”也得译为“在城郊”,“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中的“草”和“露”,需译为“在草丛中”、“在露天里”,而“沛公已去,间至军矣”、“道芷阳间行”两句中的“间”就应译为“从小道”了。
规律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中的“隶”,“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列传》)中的”客”就需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奴隶一样”,“像对待宾客一样”。
规律七: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按照”
f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如下面的例子,“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采草药》)中的“古法”(译为“按照古代的方法”),“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次”(译为“按次序”),“灵运所未至,理未足怪也”(《雁荡山》)中的“理”(译为“照理”)“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中的“分”(译为“照名分”)等。至于“义不赂秦(《六国论》)”,“义不食周粟”(《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的“义”若译为“按照正义”是可以的,但若稍微灵活一点,译为“坚持正义”似乎更好些。
1概念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而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者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动宾短语,作动词谓语的宾语,而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充当。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