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5号)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于2000年2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局长:郑筱萸二OOO年四月五日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第二条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使用目的是:(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四)妊娠控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第三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第四条确定医疗器械分类,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医疗器械使用形式和医疗器械使用状况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判定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见附件)进行。第五条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一)医疗器械结构特征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二)医疗器械使用形式
1
f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其中: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电离辐射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其他有源器械或有源辅助设备等。(三)医疗器械使用状态根据使用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1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2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3有源器械失控后造成的损伤程度分为:轻微损伤;损伤;严重损伤。2非接触人体器械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其程度分为:基本不影响;有间接影响;有重要影响。第六条实施医疗器械分类的判定原则
(一)实施医疗器械分类,应根据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