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绿化指导意见(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石政发200913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农村新民居绿化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改善,制定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全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加快省会生态恢复为目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工作目标农村新民居绿化工作要结合农民增收致富,庭院经济发展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房前屋后庭院绿化、村中公共绿地、环村林带等建设,实现环村林带化、房前屋后绿荫化、隙地全绿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绿化格局,为我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三、绿化要求农村新民居绿化树种要以杨树、柳树、槐树、臭椿等乡土树种为主,辅以法桐、银杏、桧柏等美化树种和核桃、柿子、花椒、梨树等经济林树种。新建农村新民居示范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扩建、改建示范村不低于20。1、环村林带建设。结合村内的总体规划,以及村庄周围农田路渠的布局,设置安排环村林带,以发挥、环村林带建设。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美化村庄的功效,充分利用村庄周围的道路、荒山荒地及不适宜耕种土地,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力求绿化布局自然化,防护效能的最大化,景观配置的最佳化。林带的宽度一般不低于48行,612米宽的标准,树种宜选用树干高大、速生成材、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体,有条件的地方要乔、灌、花、果相结合。大力提倡充分利用村庄周围的闲散零星空地,营造集中片林,面积大小可因地制宜而定。在林种方面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也可以依据本地规划和需要分别营造为用材林或经济林。2、村内街道绿化。村内街道要全部绿化,树种以速生乔木为主,绿化乔木树种一般不低于3个,配植村内街道绿化。花灌木,形成村内的“林荫大道”。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各栽植1行行道树,并分别配置花灌木、绿篱,形成带状绿化带,非主要街道因地制宜栽植1—2行,要见缝插绿,乔、灌、花结合。行道树选择树干挺拔、树形优美、冠大遮阳、枝叶茂密、绿期长、适应性强的树种。树种可选择国槐、法桐、馒头柳、毛白杨(雄株)等。绿化带绿篱、绿篱球可选择侧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等。
f3、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