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一语文阅读专题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
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
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
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
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
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
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
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f答:

(二)鲁迅生活片断
20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
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
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那时先生上
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
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
铅笔干什么?他说:“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
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
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
家吃饭,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