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调研报告
南丹县民政局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农村留守老人”指的是子女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不与子女
(包括儿媳、女婿)一起生活的60岁(含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包括男女两性)。二、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拥向城市务工就业其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他们的父母就成了留守老人。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据了解,中国60岁以上的人已达到1000多亿超过总人口的10多其中65岁以上人口有100多亿占总人口的815;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所以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而这些老龄化的人口大多是以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份存在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存在的问题1、经济状况较差,老人的劳动强度加大。
子女外出务工的原因,是为使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除去自己在外的花销,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每月寄回来给父母的及其少,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担负起挣钱、照顾子孙是等生活重任。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即
f使现在交通方便了,但由于路途远,交通工具差而无法出去买肉、化肥、农药等东西。就如我县月里镇牙林村、摆者村等那样,距离镇上至少有10公里的路程,村上的青壮年差不多都外出打工了,有摩托车也只有少数的老人会骑。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只得自己挖地种菜、种玉米、耕田种稻谷、养牲畜,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但由于不懂生产技术、养殖技术和劳动力不够,他们一年到头的收入较低。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务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很少,所以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2、留守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照料情况不佳。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弱患病率逐渐上升,然而农村留守老人得大病后身边没有子女照顾,在医疗资源和照料资源的获得上还不尽如人意,农村基层组织和邻居给留守老人提供的照料帮助也十分有限。
由于成年子女的外流留守老人往往既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劳动又要承担照看孙辈的重任。中青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