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f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9.答案:C解析:反应可表示为:HHClCl→2HCl,可知断裂了1molHH键和1molClCl键,同时生成了2molHCl键。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ΔH∑ε(反应物)-∑ε(生成物)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点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要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还要标出反应热,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H=-183kJmol,表明1molH2分子与1molCl2分子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分子时放出183kJ的热量。10.(2007全国Ⅱ理综)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的
2SO4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10.答案:D解析:本题符合铜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经外电路(导线)流向正极(铜)。负极锌片:Z
-2eZ
2;正极铜片:2H2eH2↑,总反应为:Z
2HZ
2H2
--
↑,原电池中没有产生O2。没有参与反应的SO4离子浓度不会逐渐增大。点拨: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不参与电极反应的离子不能定向移动,这种离子在溶液的各个区域浓度基本不变。11.(2007全国Ⅱ理综)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A.CH2O高温CO2H2)
2
B.3NO2H2O2HNO3NO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11.答案:A解析:A中H2O→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H2O是氧化剂。B中发生氮元素自身氧化还原反应,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同B类似,C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没有化合价的变化。F2将H2O中的氧原子氧化成O2,H2O作还原剂。12.(2007全国Ⅱ理综)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的烃的分子式是(1C2H2A.C6H1212.答案:B解析:分析表中烃:同碳原子数的烃的排列顺序是“炔→烯→烷”,且碳原子数依次递增。接下来,10、11、12位的烃将是含5个碳原子的“炔→烯→烷”,13、14、15位的烃将是含6个碳原子的“炔→烯→烷”。13.(2007全国Ⅱ理综)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