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2过程: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3作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挺进大别山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f材料二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山东和陕北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的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去,我们打出去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思考: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答案:1大别山接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在此创建革命根据地,可以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减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压力。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片展示:
2.三大战役1双方力量的变化教师: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特别是到1948年8月,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化。
f教师:进入1948年8月时国共的态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1:人民军队人数上升到280万,解放区面积扩大,军民士气高涨。学生2: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365万,军民士气低落,危机四伏,国民党收缩到一些战略要地。教师总结: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土地改革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2过程图片展示:
f教师: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役的概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先全面看书,后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第115-116页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作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教师:归纳,出示表格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和指挥员敌人数
作战部队战役时间
意义
歼灭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