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最新资料推荐…………………………………………………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课题
111功
北炉中学授课
1.知道功的定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知识与技能判断在实际情景下是否有力做功。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电子白板课件)讨论法、归纳法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
出示动画1、人水平拉车前进2、人沿斜面向上观察、思考、回答积极思考
拉车前进
问题。
提问:拉力是什么方向?物体移动的方向与拉
使抽象的
力方向是否一致?上面的动画有什么相同点?
知识形象、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
具体,便于
二、讲授新课
学生接受。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含义:由课前的三个动画引导学生总结出

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定义:
培养学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分析、总结
观察、分

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
析、概括能
功。
力。

2、出示图片
交流讨论

学生判断图中的力是否做功
观察、思考、回答各
图中力做功和没有

做功的原因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请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4、出示习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
f……………………………………………………………最新资料推荐…………………………………………………
练习一
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的皮箱做功:
练习一
(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思考、交流、讨论、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回答。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培养学生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的思维能
(5)人提着箱子在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