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ffffff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1.(3分)B2.(3分)B3.(3分)D4.(3分)D5.(3分)B6.(3分)C【解析】“因此郁郁不得志”错,见原文“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解析】原文是有转移的可能性。【解析】不符合题干要求。【解析】强加因果,从原因难以得出这个结果。【解析】除:迁任,任职。
无所逃也’”;“被月亮遮住”错,原文是“月再掩之”。7.(10分)翻译:(1)(5分)等到消息传去,契丹国主再调兵,十天以后才能到达这里,那时我们已经进入汉人地界很远了,哪里用得着因敌众我寡而担忧!(得分点有:“征兵”,调兵;“逾旬”,十天以后;“深”,远;“病”,担忧。每词1分,句意通顺1分)(2)(5分)清泰年间,张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京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得分点有:“频”,多次,连连;“表”,上书,上表;“觐”,入京朝见。每词1分,句意通顺2分)8.(5分)颔联通过景色的烘托或渲染,写出了“愁”最易潜入的时机;(2分)春天归去后遗下满地落花狼藉,最能勾起满腹愁绪;沉醉中醒来,瞥见残月斜照窗棂,愁意油然而
f生。(3分)(如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可酌情给分)9.(6分)诗歌先写了“愁”袭来容易、挥之难去以及常停留在人们眉间心上的特点,紧接着点出“愁”产生的时间并具体描绘了愁思弥漫、铺天盖地的情状,最后又慨叹“愁”随处皆在。(4分)整首诗内容无一“愁”字,却处处着意展现“愁”,正如前人所谓“有神无迹”。(2分)10.(每空1分,共6分)(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哀吾生之须臾(3)怀旧空吟闻笛赋11.(25分)(1)(5分)ED(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选A、C不得分。)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羡长江之无穷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B项错在没有心理描写。A项裁缝老婆在批斗会上的表现是源于她嫉妒与落井下石的阴暗心理。C项人们的反应是出于自责和反思。(2)(6分)①裁缝老婆的举动推动情节的发展;②裁缝老婆是作为高女人的对立面的形象出现的,是为了反衬高女人的形象;③作者将裁缝老婆作为典型人物来塑造,是为了批判生活中的这类人物,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关注。(答到一点得2分)(3)(6分)①“团结大楼”的住户们对这对夫妻的态度从开始的恶意揣测,到夫妻俩被批斗的第二天后不敢看高女人,再到后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