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腔和咽喉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常形成假膜,故又称为禽白喉。主要通过接触,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经吸血昆虫如蚊、蚤等传播。r
病状潜伏期4~8d。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r
防制r
对健康的鸡可使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经皮肤刺种免疫。r
5、日本乙型脑炎r
本病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人、猴、马和驴感染后出现明显的脑炎症状,猪群感染最为普遍,且大多不表现症状,发病率20~30、死亡率较低,怀孕母猪可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公猪则出现睾丸炎。其他动物多为隐性感染。r
病原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能凝集鸡、鸭、鹅及绵羊的红细胞。r
小鼠是最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病毒最适宜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r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季至初秋7~9月份流行。r
日本学者证明日本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妊娠猪后可通过胎盘侵害胎儿。r
防制消灭蚊子和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在疫区或疫场用日本乙型脑炎弱毒疫苗,于每年蚊子活动前1~2个月免疫接种一次。r
6、大肠杆菌病r
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多种动物不同疫病或病型的统称。包括动物的局部性或全身性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性腹泻、败血症和毒血症等。r
病原大肠菌有菌体抗原(O)、荚膜抗原(K)和鞭毛抗原(H)。已发现的“O”抗原有160多种,H抗原有64种,K抗原103种,这三种抗原互相组合可构成几千个血清型。r
流行病学患病和带菌的人与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而感染。犊牛尚可经子宫内和脐带感染。鸡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入孵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r
猪大肠杆菌病r
猪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3种。r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1~6日龄多发,腹泻、排黄白色或黄色液状粪便为特征。一窝仔猪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达90。r
仔猪白痢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10~20日龄仔猪多发,排乳白色糊状或浆状粪,具腥臭味。一窝仔猪常有一半以上发病,死亡率虽低但影响生长发育。r
猪水肿病 多发生于断奶仔猪及生长快而健壮的仔猪,以体表某些部位发生水肿为特征。病死率约90。剖检病变主要为水肿,尤以胃壁、肠系膜、眼睑及结膜明显。r
犊牛大肠杆菌病r
临床有败血型、肠毒血型、肠型三种类型 r
羔羊大肠杆菌病r
败血型 主要发于2~6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