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问。提问过程中,我抛出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等问题,但我发现学生对此问题回答并不理想,我意识到问题难度较大,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成效。基于此,秉承难度适中的原则,我进行了问题改编,转变为“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都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一较为通俗的提问,让学生积极展开了研讨,并经过合作探究得出了正确答案,获得了理想的提问成效。
三、面向全体,层次分明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中,面对的学生群体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提问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本文认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需要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的同时,注重一定的层次性,坚持层次分明,激发学生课堂思考。
例如,我在进行《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借助这一教学理念进行了课堂提问,有序开展了教学活动。这一课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对20世纪初国内局势的概况形成较为清晰的了解,并对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等知识点形成一定认知和掌握。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根据知识点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我都设计了不同的问法。例如,针对三民主义内容,我设计了不同表现方式的问题:“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你能从教材中找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吗?”前者是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后者则侧重于提问基础一般的学生。此举有效完成了教学活动,获得了理想效果。
四、关注身心,讲求趣味
学生身心特性对于教学各个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概莫能外。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其虽然对事物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和认知,但是各观念可塑性仍旧较强,需要加以引导。同时,初中生对事物发展保持着好奇兴趣,灵活多样、充满趣味的提问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性,是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提问中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例如,我在进行《凡尔赛提下的“和平”》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践行了上述理念。我充分注重到了学生对事物发展的好奇心,并且,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于动态性影像资料保持着更大的兴趣。为了有效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20世纪初期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我从网上搜寻了相关资料,进行了编纂整理,并借助多媒体播放了影像资料。在此过程中,我进行了趣味化提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