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至11、12岁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31、教师职业专业化始于1890年。32、率先提出综合课程主张的是怀特海。33、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由杰克逊在1966年提出的。34、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清朝末年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绪论教育与教育学1、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2、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3、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4、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f5、从广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6、从狭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7、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8、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分为教育认识现象和教育社会现象。9、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1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具有目的性和专业性起到了引导,组织和主导的作用。2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的人。具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与可教性能动性与主体性,即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加工的对象。具有目的性和价值型发展性形态多样性在教育活动中其中介作用。10、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f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第一、第二、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第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第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第五、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1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一、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二、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三、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四、了解教师职业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