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诗)第八单元边塞篇(边塞诗)四课程的组织和实施1班级安排:七、八、九年级所有班级2时间安排:20课时每周一课时,共20课时3实施过程古典诗歌,由于年代久远,加上语言的差异,客观上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无形之中拉开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此时此刻,老师如能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何愁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不能走近学生的视野之中呢。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在活动课中,拟穿插运用如下方法:为诗配图,配乐朗诵,旧韵新唱,诗歌改写等,在上学期学习基础上,继续分类学习古诗词,(送别诗、田园诗等)通过一学期20节课的学习,务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加强,个性得到发展,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五评价与改善教师方面:教学备课活动,准备相因的课件图片,对学生活动情况的分析小结。学生活动评价标准:1、为诗配图(10分)①是否和诗的内容相符(6分)②有没有出现诗中没有的景物,你认为这样设计合理吗?(2分)③是否和诗的意境相符(2分)
f2、配乐朗诵(10分)①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字音读准,停顿,节奏把握得好)地朗读(6分)②有感情地朗读(2分)③选择的背景音乐是否合适(2分)3、旧韵新唱(10分)①选的曲调是否合适(6分)②演唱是否吐词清楚,富有感情,是否和诗的感情基调相符(清唱标准参照②)(4分)4诗歌改写(10分)①能否理解诗句的含义(或仅仅翻译句子)(4分)②有没有想象的成分(4分)③改写后部分是否通顺(1分)有文采(1分)评价方式:评价应以鼓励,肯定为主,期中、期末举行两次全年级朗诵,默写比赛,对于成绩突出的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张榜公布。改进建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期望和学生一道共同尝试一些新的活动方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初中古诗词诵读欣赏》青龙逸夫学校李金玉一、课程背景二、开发理念我们认为,将诵读中华古诗文活动作为学校一项特色进行创建,符合现实背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带来了挑战。承担文化传承任务的学校教育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性格,是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我们的青少年要面向世界、开创未来,就一定要让他们站在五千年中华民族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