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基础。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突出产业特色,坚持错位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把扩大有效需求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谋划建设一批牵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进一步聚焦力量,强化政策支持,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持续推进,加快形成若干支撑未来发展新的支柱产业。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调整优化能源原材料产业,巩固提升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促进基础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做强做优。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外包、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文化旅游、家庭服务、体育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显著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按照布局集中、节约集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体系,强化产业配套能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千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和千亿元园区。二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就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要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构建更加合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是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要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大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支持合肥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支持芜湖次中心城市建设,推进芜马跨江联动发展,加快铜池一体化进程,共同构建滨江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格局;推动阜阳、蚌埠、安庆、黄山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淮北、淮南、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促进亳州、宿州、滁州、六安、宣城等城市完善综合功能,提升承载力和带动力。壮大县域经济是兴皖富民的重要基础,要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批经济强县,着力提升县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支持基础条件好的
f县城和重点镇提质扩容,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是推进城镇化的核心环节,要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