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就灵,一用就能由乱到治、就能由穷变富、就能由弱变强。一切文明、文化的价值体系,都凝结着人类的探索和智慧,应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我们不认为,不同的文明、文化和价值体系,必定是冲突的、对抗的、你死我活的。各种文明、文化、价值体系应当求同存异、相互包容、交流互鉴、同生共进,如同学者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的价值观应当“和而解”一一走向彼此了解、化解、和解,不能“斗而亡”。我们不欢迎不接受别人以“普世价值”自居,把他们的价值观推销给我们,强加给我们;当然,我们也不把自己的价值体系当成只有优点、没有不足的、可以解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决其他民族国家所有问题的“绝对真理”,即使我们发展了、强大了,也不搞“道路输出”“制度输出”“意识形态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可以而且应该从世界文明多元并存、共同繁荣的世界文明发展规律出发,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此跨越文化歧视和文化敌视的屏障。让世界承认、理解和接受,使我们的价值观得到应有的尊重、确立应有的地位,架起相互之间交流互鉴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出访欧洲时,就曾多次对外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基因,强调世界文明的丰富多彩和包容互鉴,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对中国文化、中国道路的理解。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土性、异质性、独特性固然需要强调,但也不能忽略其中蕴含的与世界文明文化的共同性、通约性,必须从独特性和通约性的结合上准确而全面地阐释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文明同向而行的本质,也才能揭示出它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存共通面临诸多障碍,常常难以建立一种恒久的历史共识。不过,人类毕竟有一些共同的政治诉求、精神追求和心灵依归。正是这些共有共通的东西使各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之间具有某种通约性。也就是说,不同的价值体系存在相互同构、相互适合的部分,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价值观的互学互鉴成了更多人的文明自觉。正因如此,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走向世界中心的文明大国,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本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为主要思想来源,同时也要面向世界,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审视和汲取各类文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