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雅各布天梯演示实验
不得不说,电磁学部分的演示实验极为精彩,现象很美妙,但其内在的原理却大都可以由我们平时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雅各布天梯引起了我的兴趣,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雅各布梦见天使上下天堂的梯子是闪闪发光的,后人便把这梦想中的梯子,称之为雅各布天梯。在此对其中的原理做简单的分析。实验时,打开电源开关,可看到高压弧光放电沿着“天梯”向上“爬”,同时听到放电时的滋滋声,直到上移的弧光消失,天梯底部将再次产生弧光放电,如此周而复始。无论是在稀薄气体、金属蒸汽或大气中,当回路中电流的功率较大时,能够提供足够大的电流,使气体击穿,伴随有强烈的光辉,产生高温(几千到上万度),这种气体自持放电的形式就是弧光放电。电弧是空气中的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雅格布天梯中的两电极构成为一梯形,两极间电压有几万伏,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同时产生光和热,即电弧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并随着离子热空气的上升,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弧光区上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两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电极提供的能量不足以补充声、光、热等能量损耗,弧光因而熄灭。此时高压再次将电极底部的空气击穿,发生第二轮电弧放电,如此周而复始,形成实验中的现象。注意到实验中总是仅有一个电弧,放电弧光没有出现在两处或多处,是因为高压放电时候正负极各有一个势点,两个势点聚集正负电荷,到一定程度就会击穿空气,产生放电现象,在放电之前,电荷只会向各自的尖端聚集,生电弧后,就是一个导体了,电荷直接在导体中移动,所以只会有一个电弧。自然界的闪电也是电弧放电,与上面所说的弧光放电非常相似,只不过闪电是转瞬即逝,而电极之间的火花却可以长时间存在。因为在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
f压可以人为地维持很久,而雷雨云中的电荷经放电后很难马上补充。当聚集的电荷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在云内不同部位之间或者云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很强的电场。电场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千伏特厘米,局部区域可以高达1万伏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