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的情节做铺垫。(3分。写出一点得2分,两点3分)12.①“我”对那列火车非常熟悉;②“我”在途中昏昏睡去;③“我”在睡去前的最后一个年头;④列车员也在昏睡中,被惊醒慌张地为我“开门”;⑤车门没有靠上站台;⑥下车后的地点不像站台。(4分。一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给4分)13.(1)倏地:突然、猛然,写出了“我”怕错过下车慌张的动作与急切的心情。(2分)(2)寂静:安静,既指环境的安静,又指“我”茫然无措的内心感受。(2分)14.(1)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旅客们的疲惫不堪,衬托了“我”下车时的慌乱与急切。两类(2)运用心理描写(答“错觉”亦可)和动作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我”在两列火车会车的夹缝中行走时感受到的压迫感和恐惧的心理。(4分。每句各2分,手法1分,作用1分)15.表面上指我在回家途中下错了车这一生里的一刻,实际上象征了人生旅途中充满了偶然性与突发性,一生里可能有许多这样意外的“某一刻”;隐含了作者对生活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不安中坦然接受,冷静应对人生失误;标题统领全文内容,暗示了文章主旨。(5分。标题内涵3分,作用2分)
三(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6.A17.D18.D
7
f19.1戍守边疆的士卒呐喊起来(陈涉、吴广号召起义),函谷关被攻占,楚国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4分。采分点:举、炬、可怜,语意通顺1分)2为什么夺取财宝时不舍毫厘,挥霍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呢?(3分。采分点:奈何、锱铢,语意通顺1分)20.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对两处1分,四处2分,全对3分。登龙门者后可断可不断)21深秋(或初冬)萧瑟(凄清)(2分。一处1分,意思符合即可)2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拟人、想象、多角度描写(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等手法。作者借深秋的“树色”、捣制寒衣的“砧声”“等景物,推想友人赴京途中的羁旅乡愁,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催”字使用拟人手法,把寒气渐紧写得生动形象,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之情。本联想象赴京途中的所见所闻,摹写友人一路的孤独寂寞,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情谊。前句从视觉写眼前之景,后句从听觉写身在异乡之所闻,多角度的描写更好地表现了友人的羁旅乡愁。(5分。手法2分,写任意两点即可;围绕任意两点,结合具体内容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