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首钢原址要做文化设计之都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第23期
2001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在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时候,不会想到10年之后这改变了深处北京西山脚下的首钢集团的命运。
首钢搬迁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转移,涉及800万吨钢铁产能停产、数万员工安置等一系列问题。正是这一改变,让65岁的首钢集团掌舵人朱继民曾经噩梦不断。如今,停产、搬迁已经彻底结束。
在首钢经历了痛苦搬迁、转型之后,未来将在首钢原有约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成长出一个怎样的新产业?同时,在培养新产业的过程中,首钢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带着这些疑惑,本刊记者王赵宾专访了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
未来的文化设计之都
CEI:目前,在北京已经有了类似于798这样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区,那么首钢搬迁后,我们为何还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呢?
朱继民:首先,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产业在内的创意性文化产业,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其次,北京现在要打造文化名城,要成为国际化都市,它必定会给我们带来世界性资源。另外,从全球城市的角度来看,文化无疑是具有影响力的,而且文化也是全球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向创意性、高技术、文化类产业的转型是有条件的。
CEI:除这两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吗?
朱继民:首钢是一个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钢铁企业,如何使得过去悠久的产业文化与现在文化相结合,最终浑然一体,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与中关村、昌平等地重复,具有自己的特色,必须结合自己的优势,嫁接一些新的要素。
比如,工业设计研发类的产业可能是首钢地区未来的一个亮点,因为在一个老工业基地上,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需要像工业设计研发这样的新技术的运用。如今,钢铁产业提倡循环经济。其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如何实现高端发展,应用高端材料等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CEI:这是否意味着,未来除了文化创意产业之外,还会有一些新的产业诞生?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朱继民:在这里,我们将来还会围绕钢铁产业的设计研发创造出一些新产业,如信息化产业,还有新型循环经济类的产业,以及一些生物技术产业,比如我们可以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都利用起来,转变成新的能源。
最近,我们已经引进了拥有全球最领先技术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已经在这里落户。因此,我们的生产基地可以放在外部,研发基地就可以放在这里。我认为这样的产业分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