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通过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发现,部分建设单位超概算现象普遍,个别项目甚至存在严重超概算,这不仅使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下降,而且使工程造价也难以控制。如何规范投资行为,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投资规模。笔者结合近年从事政府投资审计的工作体会,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分析(一)决策阶段缺乏科学性。项目单位为了获得上级项目建设资金,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外部建设条件不落实、建设内容漏项、致使投资估算失真,淡化项目方案优化等情况。有的甚至故意压缩规模和投资,制造“钓鱼”项目,待项目开工后,才逐渐将原来隐匿未报的各项投资列举出来,在工程后半阶段要求调整概算、增补资金。(二)设计部门重技术轻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设计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通常以技术可行、质量可靠就算圆满完成任务,却不注重设计的经济效果,很少顾及投资效益,使设计的产品未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而建设单位也往往要求设计单位赶工期,致使其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问题不成熟,某些方案的确定上与施工图阶段有较大的出入,造成后来的设计变更,投资增加。有的设计单位甚至因利益驱动,迁就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人为压低或抬高概算。(三)设计概算审查未严格把关。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且经过概算批复后作为投资拨款的重要依据。由于审查人员专业力量不够,以及各种外来干预的原因,造成人为压低概算等简单化方式处理,在概算批复时已埋下了超概算的伏笔。(四)概算未能控制预算,超概算开工。经批复的估算投资本应该作为建设项目总造价的最高限额,并据此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得任意突破,必须突破时应重新报批。但实际操作中,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时,未能对设计图纸重新修正,其结果必然是超
f概算。造成超概的原因,除了客观的漏项、物价上涨等估计因素不足外,也有前面几点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所致。由于目前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项目仍超概算开工建设。
(五)施工单位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高估冒算。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选择的施工单位,虽然用承包合同的办法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加以限定,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费用很难实现合同规定,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购置设备材料中的高估冒算’情况时有发生。
(六)建设单位缺乏工程建设经验。项目建设单位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