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设备如冷凝器、贮液器、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集油器、空气分离器、蒸发器和制冷剂泵等就前,应检查管口的方向与位置、地脚螺栓孔与基础的位置并应符合设计要求。第253条附属设备的安装除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附属设备的安装,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及单体吹扫;气密性试验压力,当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表2。5。3的规定;气密性试验压力(绝对压力)表2。53制冷剂高压系统试验压力MPa低压系统试验压力(MPa
R717、R5022。01。8
R2225高冷凝压力)、2。0(低冷凝压力)18
R1216(高冷凝压力、12(低冷凝压力)12
R11030。3
二、卧式设备的安装水平偏差和立式设备的铅垂度偏差均不宜大于11000;三、当安装带有集油器的设备时,集油器的一端应稍低;四、洗涤式油分离器的进液口的标高宜比冷凝器的出液口标高低五、当安装低温设备时,设备的支撑和与其他设备接触处应增设垫木垫木的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的厚度;六、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其进、出口方向及位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和设计的要求。第2。54条制冷剂泵的安装,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泵的轴线标高应循环贮液桶的最低液面标高,其间距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二、泵的进、出口连接管管径不得小于泵的进出口直径;两台以上泵的进液管应单独敷设,不应并联安装;
f三、泵不得空运转或在气蚀的情况下运转第25。5条制冷系统管道安装之前,应将管子内的氧化皮、污染物和锈蚀除去,使内壁出现金属光泽面后,管子的两端放可封闭第2。56条管道的法兰、焊缝和管路附件等不应埋于墙内或不便检修的地方排气管穿过墙壁处应加保护套管,其间宜留10mm的间隙,间隙内不应填充材料。有绝热层的管道在管道与支架之间应衬垫木其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的厚度。第2。57条在液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底部或侧部接出在气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上部或侧部接出。供液管不应出现上凸的弯曲。吸气管除氟系统中专门设置的回油弯外,不应出现下凹的弯曲。第2。5。8条吸、排气管道敷设时,其管道外壁之间的间距应大于200mm;在同一支架敷设时,吸气管宜装在排气管下方第2。5。9条设备之间制冷剂管道连接的坡向及坡度当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表259的规定。制冷设备管道敷设坡向及坡度表25。9管道名称坡向坡度
压缩机进气水平管氨)蒸发器≥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