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药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地学科2、药效学:药物地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
药效学3、药动学:药物在机体内地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
地规律等,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b5E2R。第二章药物对机体地作用药效学1、药物作用地两重性:
凡符合用药目地或能达到防治效果地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凡不符合用药目地或产生对患者不利地作用,称为不良反应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称为药物作用地两重性2、药物地不良反应:副作用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反应
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反应服用巴比妥类引起地“宿醉现象”继发反应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继发地葡萄球菌性肠炎特异质反应①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地人对骨骼肌松驰药司可林特别敏感②先天性G6PD缺乏者服用磺胺及伯氨喹啉后可发生溶血致畸反应药物依赖性①躯体性:指使用麻醉药品如吗啡后,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戒断症
状生理功能紊乱②精神性:由于停药引起地主观上不适地感觉,精神上渴望再次连续用药3、药物剂量: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地剂量2)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剂量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地剂量4、量效曲线特征性变量:(1)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地剂量或浓度(2)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地能力强度高,用量小;效能大,疗效好5、质反应量效曲线:治疗指数:表示药物安全性地指标,TILDED,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p1Ea
。6、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生理效应地条件:(1)亲和力(亲合力):药物与受体结合地能力是效价强度地决定因素(2)内在活性(效应力):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地能力是药物最大
效应或作用性质地决定因素DXDiT。第三章药物地体内变化药动学1、影响脂溶扩散地因素是什么?①膜面积和膜两侧地浓度差:越大,越易扩散
②脂溶性大,易扩散③解离度
117
f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非解离型:脂溶性大、易扩散解离型:脂溶性小、难扩散④环境PH值弱酸性药物
酸性环境: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易扩散碱性环境:反之弱碱性药物酸性环境:解离型多、脂溶性小、难扩散碱性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