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1.两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带来的国家利益的不同。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政治对抗:1947年,美“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经济对抗:美出台了“马歇尔计划”;苏联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③军事对抗:1949年美英建立北约,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3.“冷战”的影响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②美苏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④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动荡,威胁了世界的和平。⑤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共体(1)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2)过程:①1952年法、意、德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2.日本崛起①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朝鲜战争的机遇。②结果:到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③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3.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①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合作。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③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崛起: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实质:东欧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影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