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十讲
中亚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A.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草原、荒漠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解析:根据图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从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甲地降水在300毫米左右,乙、丙的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而且丙地比乙地更少,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答案:D2.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正确的是A.大于300mm;大西洋B.大于300mm;印度洋C.小于300mm;北冰洋D.小于300mm;印度洋解析:丁的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上,降水相对较多。再从图上的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的降水量处在300毫米以上。答案:A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95mm,蒸发量1315mm。读图完成3~4题。
f3.图中信息反映出
A.古湖泊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B.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距今7000~距今5700年C.湖泊今盐量最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D.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0千米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亚洲内陆地区,植被为温带荒漠,据湖面变化情况可判断古湖泊地势北陡南缓,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湖泊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大,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不到111千米纬度相差不到1°。答案:C4.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④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A.①②C.③④B.②③D.①③③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解析:该地森林较少,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弱。湖泊多为咸水湖,不能围垦发展种植业。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答案:B2018武汉检测读下图,回答5~6题。
f5.下列不属于乙地所在湖泊面积减少原因的是A.流域内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流域内工农业耗水量大C.山地冰雪融水减少,河流补给水源减少D.河流流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该地区位于中亚及亚欧交界地区,乙湖泊是一内陆湖;由于流域内气候干旱,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以及流域内工农业发展耗水量增加流域内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水减少,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气候的变暖会使得冰雪融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