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是间接的。科学理论一旦建立,人们只承认创立者的优先权和发现权,作为知识成果的科学理论,则属于全人类。反之,技术的发展方向一般是从理论到实践,侧重于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其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技术成果既有知识形态的(如专利等),也有物质形态的(如工具、器械、设备等);对技术成果的评价主要看经济社会效益。技术成果具有专利权,社会不仅承认技术的发明权,还承认发明者的专有权和独占权。科学与技术不仅相互区别,还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传统技艺的改进和新经验的积累而缓慢前进,科学则主要靠人民群众的知识积累和少数科学家的科学实验发展起来。科学是技术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对技术具有指导性作用科学为新技术思路的产生提供直接理论源头;科学研究为技术活动提供实验对象和分析方法;科学进步为技术发展培养人才;技术活动的成果要由科学来评估和检验。同时,技术对科学有巨大的反作用技术应用的前景为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精密的仪器设备,使科学家能更深入、细致地观察自然现象;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为科学研究提供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与技术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质特征:
(一)立场的无阶级性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发展也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并不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为特定的经济基础辩护。当然,科学的发展也要受经济基础制约,不同阶级的世界观和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对科学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里所讲的无阶级性,是指科学是经实践检验并被证明为真理的知识体系,它可以被社会各阶级的人发现、利用和继承。自然科学既无国界,也无阶级和民族界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二)内容的可检验性
f科学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世界,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无一例外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是经过严密逻辑论证和反复实践检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真实、准确的反映,而不是虚幻、歪曲的反映。科学理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陈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能在可控条件下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对科学理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