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财务结算中心的概述
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20人浏览发布日期:201112011442共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财务结算中心的发展概况财务结算中心也称资金结算中心,在发展初期有的也称作厂内银行或内部银行,为叙述方便本文统一简称为结算中心。一般来说,结算中心是企业集团负责资金调剂和资金管理的内部职能机构。到结算中心开户存款和办理结算的集团所属单位称作结算中心的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结算中心的基本运作模式是各成员单位取消其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全部到结算中心开户存款并通过结算中心统一对外办理结算;结算中心可以监控各成员单位的资金运作,也可以将各成员单位暂时闲置的资金调剂给符合条件的其它成员单位使用。结算中心已算不上新生事物,至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当时称作内部银行或厂内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银根紧缩政策,资金供求关系较为紧张,适应一些企业集团加强内部资金管理、缓解资金供求矛盾的需要,结算中心曾经红火过一阵。如负责深圳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曾在1995年4月专门发文要求所属企业组建结算中心,财政部主办的《财务与会计》杂志在90年代中后期也刊登了很多介绍通过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管理经验的文章。但近两三年来,结算中心却已日趋沉寂。目前尚在有效运作的结算中心已经不多,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名存实亡,有的甚至已经被取消了。财务结算中心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首先,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存在片面认识,对结算中心的法律地位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是阻碍结算中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结算中心及其所开展的资金信贷业务违反国家金融法规,是非法的。因此很多企业集团即使有需要也不敢成立结算中心成立结算中心,有些已经成立的结算中心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开展业务。成立结算中心其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的变化弱化了结算中心存在的必要性。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体现在金融方面就是紧缩银根,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全社会资金紧张,要从银行取得资金颇不容易,很多企业集团只好内部挖潜,眼睛向内寻找资金,因而专司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调剂和管理的结算中心就应运而生,生意红红火火。随着宏观调控的软着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调整为扩大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