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一起读《猴子捞月亮》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
题,表现在对共读不主动、没方法、少趣味、难长久等问题,本节课主要针对这些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读书方式,让学生感受一起读书的快乐,让这些简单易行的读书方式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课外共读得到更好落实。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道具、分角色、做动作等读故事的小方法。2了解《猴子捞月》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3感受和大人一起读书的快乐。4培养共读时提问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用道具、分角色、做动作等读故事的小方法。2知道阅读时有困难寻求大人帮助,有感悟和大人一起分享,感受和大人一起读书的快乐。
教学准备:水桶、月亮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阅读兴趣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宝贝,它能给你带来无限的快乐,你们
来猜猜这是什么?2教师出示包好的故事书,学生猜测。3这个宝贝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书,为什么说是个宝贝呢?因为读故事会
让我们感到非常有趣,非常快乐!不信,大家就来和老师合作一起读读一个
f故事。(板书:和大人一起读)4这个大人在学校指的是(老师),在家里指的是()5出示课件,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故事题目是《猴子捞月亮》(板贴:猴子
捞月亮)6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激发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是快乐的源泉。】
第二环节感受读中乐趣
一、用上道具读1我想先请全班同学自由地练习读读第一段。老师有个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
怎么办?2学生汇报3教师:有疑问可以问老师,别忘了现在我们是“一起读书”的伙伴。4学生自读、汇报。5老师觉得“他往井里一看……”这句没读好,怎样才能读出小猴子真的在井
里看到了一个月亮的感觉呢?我们不妨来做一口井。【上道具】6请一学生边看边读7小结:看来故事要读得有趣可以用上道具。(板书:用上道具)二、带动作读1自由练习读第二段。(教师巡视)2请同学读第二段。3观察图中大猴子的动作,它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着急、害怕)4如果是你很着急时应该会有哪些动作呢?5学生汇报着急的动作。6带上着急的动作读第二段。7小结:原来带上动作读会更有意思。(带动作读)三、分角色读1直接读第三段。
f2观察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猴子(有多老)2这是一只老猴子,你觉得老猴子说话应该是怎样的呢?3学生汇报老猴子说话的样子,读一读。4小猴子和大猴子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