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掌握作品倒叙式的结构方式及运用语言、肖像描绘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其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培养学生概括主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体味鲁迅先生冷峻叙述中深沉的悲愤之情。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
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
f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教师指导他们概括小说的情节。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我”的角色意义等。
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盲的深层含义及情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指定学生分别从“我”和“祥林嫂”两个角度复述课文深刻把握小说内容。
3、讨沦几次“祝福”景象描写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
二、解题
1背景介绍
f《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2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