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汇编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
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评阅者按】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较开放、灵活。十多年未采用
这种题型,高中师生多有“陌生”之感。我省中语界,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归一。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予以认可。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等。在此前提下,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不满足于“解说”材料,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而是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须知,“材料”只是“起跑器”,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就得走自己的路,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以例代证”。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
1
f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不要求与“材料”形似,只强调与“材料”神
似。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
可。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
文采。最好联系考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一般说来,
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
得好成绩。这话讲了多年,但应者寥寥,今年再郑重申明一次!同行们皆知,议
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必须过细地、个
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