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死
来救老师,很是欣慰,于是就答应了他,放过老师一马,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将宋濂流放四川茂州。
朱元璋对于这些救太子的人是赏罚分明,脱衣服下去的人一律斩首,没有脱衣服就下去的人连升三级,朱元璋给出的理由是,太子都跳河了,你们还有时间脱衣服,等你们脱完衣服再下去救人,还来得及吗简直没把太子当回事,不杀你杀谁
我们通过影视剧看到朱标是个仁慈到软弱的形象,而且经常与朱元璋的施政方针有矛盾,但其实在许多方面古被误导了,朱标从十岁起就被立为吴王朱元璋曾当过吴王世子,到明朝建立后成为皇太子,直至洪武二十五年时以三十七岁早逝,其太子之位一直坚如磐石。
而自洪武十年后,朱元璋就下令“朝政政事先启请太子处
f理,然后奏闻”,这在历史上绝对是少见的,帝王们都很难做到放手让太子参与政事,要知道让太子处理朝政会对皇帝的权利构成相当大的威胁,搞得不好就架空了皇帝。
这说明朱元璋对朱标有极大的信任和真心倚重才能有此决定,朱标主持朝政达十五年之久,却从未见朱元璋有公开对朱标处理政务不满或更换太子的意向。
朱标主政期间,也是明朝四大案件中除朱标去世后爆发的蓝玉案以外的三大案爆发期间,可以说朱标是主持了明朝政治大案处理的,而除了为爱孙牵连进胡惟庸案的老师宋濂求情这种小事外,看不出朱标与朱元璋在大政方针上明确的对立,而朱标有时为其他藩王或功臣向朱元璋求情,与其看作是与朱元璋作对,倒不如说是朱元璋安排太子朱标向兄弟和功臣示恩更可信,,否则很难想象朱元璋真要处置的人会因求情而被放过。
所以说朱标和朱元璋是彼此配合密切的政治红白脸,朱标是朱元璋的政治缓冲器,而朱标又能借助朱元璋的威慑而使人心归附自己,但二者的立场和利益是一致的。
东宫太子是皇族里最惨的一个职位,就是整天的等待着皇帝死去,成天的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朱元璋是个火爆脾气,阎王性格,动不动就拿大棒子打屁股,搞个大动作株连上万人,朱标能从世子再到东宫太子的位子上一路坐到死,且从未动摇,不得不说朱
f标是绝对有过人之处的。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