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效果是将密封流体从高压侧向低压侧泵送,从而形成足够厚度和刚度的稳定气膜。带微观润滑腔螺旋槽的特点是:在动环或静环的端面上同时开设微观润滑腔和宏观螺旋槽。通过螺旋槽来产生泵送效应和流体动压效应,通过润滑腔来加强这种流体动压效应,从而使这种槽形的密封在流体动压效应和泵送效应上更为显著,更有利于在各种工况下开启,使密封能够稳定运行。132密封结构常用干气密封有3种密封形式
4
f(1)单端面密封结构,该种密封适用于密封出现故障后允许有少量的泄漏、危险性比较小的场合。(2)串联式干气密封结构,这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一个串联式干气密封可能由两级或多级干气密封按照相同的方向首尾相连,每级密封分担部分负载。(3)双端面密封结构,当工艺要求选择压力较高的缓冲介质或者缓冲气较脏时,应考虑安装双端面密封。当压缩机在真空条件下运转时,应采用双端面密封布置。
14泵用干气密封国内外研究现状
杨惠霞等于2005年就泵用干气密封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不同工况下密封的3种典型布置方式3。目前,泵用干气密封常用的结构和布置方式有四种,外装式单密封、串联式干气密封、外压式双端面密封、内压式双端面密封。1968年Joh
Cra
e公司Gard
er研制并试验出圆弧面螺旋槽非接触式机械密封9。1970年,Gard
er将螺旋槽近似解析理论用于螺旋槽端面机械密封的性能研究10。1979年Gabriel做出平面对数螺旋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Joh
Cra
e公司研制了泵用2800和2800E系列干运转气体润滑机械密封11。1988~1990年石油大学顾永泉、王建荣等首先研制并试验了泵入式圆弧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1992年美国Joh
Cra
e公司获美国双向气体润滑机械密封专利,德国博格曼公司诺索维奇和蔡斯等研制出DGS型中间圆环弧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和径向直线槽、倒T形、V形槽和交叉圆弧槽等槽型的气体润滑机械密封,都可用于泵用干气密封;1995年美国杜拉密泰列克公司生产了泵用圆弧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可用作零逸出密封12。1996年,Pecht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对螺旋槽干气密封系统进行了研究,认为干气密封可以在烃类介质中使用,并且干气密封可以适应恶劣的工作条件,可以满足低泄漏、低扭矩的要求,并且可以长周期运行(1年10个月2年),为烯、烃泵的密封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13。1998年DouglasVolde
和JamesPNetzel对化工泵用干气密封进行研究,他们指出干气密封是目前最先进、最可靠、最环保的机械密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