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及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罗胜儒指导老师:蒋达云摘要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堪称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近年摘要摘要来,由于我国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存款准备金政策更是操作频繁,2010年11月份到2011年5月份央行共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从使得大型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00,小型机构存款准备金为1750。然而近期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作用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少争议,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取消了存款准备金制度,或用其他的政策工具代替存款准备金进行货币调控。而我国却频繁使用这一政策工具,因此探讨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操作及效应,有助于弄清影响存款准备金效果因素,从而为我国存款准备金的使用把握方向。关键词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果关键词关键词
1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文献综述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之一,近年来其效应引起了理论界不少的争议。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或者基本不再采用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贯彻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与此相比,我国尚在不断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机制。对于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从不常用的紧缩工具”变为“常用对冲工具”,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是控制投资信贷的形势所迫。亚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由于目前经济过热,投资增长非常快,如果长期按照目前投资速度,经济发展要么走向通货膨胀,要么走向通货紧缩,高投资无法持续,因此,央行收紧银根是形势所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杰认为,在央行的三大调控手段中,目前采取再贴现与公开市场操作措施的条件并不具备,因此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是必然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张立群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货币总量增长太快的趋势;经济学家刘纪鹏认为,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比之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既有助于抑制银行信贷的过度投放,又保护了正在改革中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利润,也非常有利于促进目前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金融改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李军杰认为,既然通过加息控制投资过热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继而诱发热钱入境,那么不妨采取次优的策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