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哈尔滨市专顾委课题组
内容提要:本课题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对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进行概要阐述,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化类型和我国城乡一体化主要模式,对哈尔滨城市化发展阶段以及人口、土地、规划、资金等四大瓶颈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哈尔滨“十二五”主导战略的基本构想:根据市委“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以及“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以“五个统筹”为载体,以三个集中为重点,以综合配套改革为保证,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大中小城镇有机结合、空间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制约哈尔滨发展的最大瓶颈。面向“十二五”,哈尔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重新审视城乡关系和战略发展问题,着眼于城乡统筹,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引擎,激活我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工业、大农业所蕴含的存量资源,全力拓展区域战略腹地,形成城乡互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本课题重点对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概要阐述,对哈尔滨城市化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哈尔滨“十二五”主导战略的基本构想。一、哈尔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一)经济基础进入新世纪,我市经济连续多年两位数以上增长。2007年,全
1
f市GDP达到24368亿元,1978年翻了56番,比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8年,全市GDP达到28682亿元,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2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三产结构比例为136376488。按照发展经济学的四项指标来衡量,我市总体上属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进入工业化带动城市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凭借比较雄厚的城市现代工业基础,不断对广大农村和腹地进行辐射带动,促进城乡专业化协作配套,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我市城市化发展以每年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近年来,呼兰、双城、宾县等县域开发区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总量位列全省首位,10个县(市)中有3个进入全省十强县,县域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23306371。卫星城承载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二)社会基础全市共有普通高校48所,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达到391人,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