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之行动研究
《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设计与实现
□张帝
1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素养”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继美国教育部在1998年率先提出“国家教育科技计划”(CalltoActio
forAmerica
i
the21Ce
tury)之后,我国也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手段和实施步骤,开始在全民族中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培养收集、整理、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而真实的学习环境,呈现真实可信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切实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这些学习环境的创设仅依靠传统的教学工具是不够的,需要有新的技术来实现它。因此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整合到各科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及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工具,成为了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我校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实施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案例研究,利用我校现有的多媒体机房、教室“三机一幕”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等手段,从事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知识的行动研究,试图从中获得直接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心得,为信息技术进一步与各学科的融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课程整合的定义
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这里我们所指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也就是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促进数学的教与学,同时研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内容。
3行动研究
研究目的:在小学低年级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也就是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孩子的学习创设真实、有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开放、主动、有效的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及运用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行动研究分为三步:A、确定课题,目标分析;B、单元活动的实施及过程评价;C、活动总结、提升。(1)确定课题,目标分析我们确定了人教社新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图形”和重庆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