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重点(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学习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网络背景: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中国近代化进程逐步推进,人民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交特点:、、、、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通作用:便利了的的联系。社表现:近代的开办和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会通讯通讯意义:为提供了方便生活娱乐娱乐新时尚: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的等成为娱乐新时尚。变大众表现:19世纪中期以后,事业产生并得到发展。迁影响:、等大众传媒,丰富了人们的,对人们的传媒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习俗的变化:鸦片战争后,特别是期间,、、等成为社潮流。二、自主探究1、下列哪项不是交通和通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A促进商品的交流B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C便于百姓之间的交流D便于信息的传达2、下列习俗出现辛亥革命的是①女子缠足②剪辨③鞠躬握礼手④老爷、大人称呼⑤先生、君等称呼⑥穿礼服A①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⑤⑥3、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人们进行快捷的联络方式是通过()A电话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信件4、1932年上海的一位仆人和在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内容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坐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f三、合作交流1、想一想,近代以前,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有哪些?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