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柱、阳陵泉、
悬钟。
4、面口地仓收
地仓属足阳明胃经,乃
手、足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有疏风通络,调和气血的功
效。面口部位的病症,均能治之。针灸方:颜面神经
麻痹取地仓、颊车、合谷、丰隆、风池。《百症赋》:
“颊车地仓,正口口呙于片时”。针灸方:小儿流
涎:地仓、合谷,承浆,足三里。《龙光赋》:“地仓能止两
流涎”。此外:地仓对三叉神经痛及颜面神经麻痹,有
一定疗效,针灸美容时亦常用,乃治疗口纹之要穴。5、
咳喘取二定“二定”即定喘与定咳之缩称,定喘为经
外奇穴位于颈后部。主治:哮喘,咳嗽,背痛及颈椎
病。定咳为笔者经验用穴、穴位于厥阴俞旁开1寸,
即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5寸。主治咳嗽,多痰,哮
喘,胸满烦闷及背部胀痛等症。针灸方:二定穴配大
椎(灸)、足三里(灸)可防治小儿感冒。柱谋:身柱与天柱合称“二柱”。
6、夜啼二身柱:为督脉
f之要穴,有止咳平喘,强身益智,宁心镇痛等功效。日本著
名针灸医家代田文指出小儿常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气,提
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能通治小儿的多种疾病。天柱属
足太阳膀胱经,余多年的经验证实:其穴在头项又循经于头,
对失眠、夜啼、神经衰弱、感冒、颈椎病疗效较好,亦可治
疗癫狂痫诸症。吾恩师儿科专家彭子玉老先生善用“二
柱”治疗儿科疾患,多用于夜寐,小儿体虚易于外感,咳喘
诸症配合服用中药者,其效更佳。7、小腹三阴交
三阴交穴乃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经在此交会,故名。
本穴治疗范围较广泛,有本经所过的肢体病症,如中风半身
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有消化系统病症如腹胀、腹痛、
痢疾,消化不良腹泻等,有泌尿生殖系病症如五淋、遗尿遗
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不孕及产后
尿潴留等。
针灸方:(1)女子崩漏:三阴交、中极。
《针灸大成》载:“中极治血崩漏下”。(2)月经不调:三
阴交、地机、血海。《百症赋》云:“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
机,血海。”
8、转胎至阴灸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
之要穴,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至阴上治头痛,下调胎产。
针灸方:胎位不正兼体虚者艾灸至阴穴同时选配三阴交或足
三里穴。9、二沟通便秘二沟即支沟及经验用穴横沟,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火穴,有利三焦,调气机,理
胸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泻热通腑之功效,主治,胁肋
f痛、呕吐、便秘等症。“横沟”在大横穴外一寸再下
五分处左右计两穴为祖辈治便秘的经验用穴之一。针
灸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