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教法】采用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列举法等。【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聚落。对于“聚落”这个名词,大多数同学可能感到陌生,那么什么叫聚落呢,让我们先看几幅图片。(多媒体展示乡村、集镇、牧区和城市景观的图片。)城市和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聚落,从而导入新课。二、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提升。活动一: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1.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教师引领(1)多媒体展示(乡村),(城市)图片及图表,结合教材P8185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城乡的生产方式的差异。活动内容及形式:结合“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等图片填写下面表格内容:
教师小结:而导致城乡景观如此大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方式的不同。承转:其实不但城乡之间有差别,就是城乡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
f2.多媒体展示农村、牧村、渔村、林村这四种乡村聚落图片,从图片分析住在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总结:乡村和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是聚落的两种形式。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不同的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上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工作。过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活动二: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居住地。教师引领1.展示地形图,分析三地的自然环境。提示学生从地形、河流、交通考虑。2.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探究新知识。活动内容及形式(1)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几千年前,有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他的子民寻找理想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在1、2、3地中你会选择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2)教师小结:在比较中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