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上应该是支配的主体,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主体性是不能被忽视的。学生观中的“以人为本”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是不能忽视的。因而,正确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有利于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非语义性是音乐的特性之一,这使得不同的人对音乐的理解各有差别,何况对于那些在年龄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的学生来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按其认知发展顺序对其进行音乐教学,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可将其自身的思想和对音乐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身上,如此一来,既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成为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与新课标中的教育目的相背。
实践性、操作性是音乐的学科特点,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艺术实践总是被教师所重视。整个教学都是围绕学生的审美体验开展的,教学中也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的作用则是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作出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加、主动提问、相互解答。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诱发学习热情,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从学习方式转变看教师的作用
因为教育内容和教师教法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失去主动性。在课堂中,学生懒于思考教师的问题,只等着老师的答案。为了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充分体现,在教师方面,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原有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可以引入创新的教学法,丰富单一的课程内容,使其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那么,如何创新教学法,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第一,创新教学,引发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要按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使教学内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培养音乐素养,丰富精神活动。教师上课时要饱含激情,以情动人,将自己的音乐情趣转化为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共享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愉悦。第二,创造性教学,更新教学方法。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使学生被音乐的美感所陶冶;寓教于乐利用游戏导入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创立创新气氛,创设愉快放松的教课环境,发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路子,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缔造美。第三,合理评价,鼓励创新。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第四,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天性。在开放的教学中,学生能体会到爱和尊重,开朗和自信,由此敢于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三、从新课程和新知识结构看r